滴滴、快的此次20亿美元的天价融资完成,这将是移动互联网乃至互联网非上市公司单笔最大的融资案例。以20亿美元计算,保守估计滴滴、快的估值约在120-180亿美元区间。
这是确切的,即将做实的传闻——滴滴、快的按计划进行的一笔新融资,因超额认购,董事会决定增加融资规模。这笔融资规模,原计划是15亿美元,现在看来,将要加码到20亿美元。
滴滴、快的此次20亿美元的天价融资完成,这将是移动互联网乃至互联网非上市公司单笔最大的融资案例。以20亿美元计算,保守估计滴滴、快的估值约在120-180亿美元区间。
在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滴滴、快的为价值榜榜眼,仅次于小米。
第一个问题,滴滴、快的凭什么天价融资?答案很简单,过去3年中,滴滴、快的已经从中国领先的出租车召车服务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交通平台,是的,不是之一。
无图无真相,所以我们罗列一系列数据,更能直接反应滴滴、快的家底与实力。
A、自五月份以来,滴滴、快的每日专车订单数从100万增长至300万,每周增长30%。在中国的专车达到80%的市场份额。
B、滴滴、快的每日出租车出行次数达到300万次,占中国出租车召车市场99%的份额。覆盖中国的360余座城市,150万名司机,而中国的出租车司机总人数约为200万。
C、以用车次数来看,滴滴、快的规模达到中国排名第二竞争对手的10倍,以及该竞争对手全球规模的至少3倍。没错,说的就是Uber。
D、可以说,滴滴、快的是中国O2O市场拥有最活跃的用户群体,日活跃用户数达到排名第二竞争对手的10倍。这也意味着,滴滴、快的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收入方式。预计到年底将达到年化总收入120亿美元。
E、成本优势——基于规模优势和高运营效率,滴滴、快的平台上,司机平均获得的订单量和总收入均超出竞争对手。而即使在竞争激烈的城市,滴滴、快的在单个订单上的补贴也仅为对手的五分之一。
20亿美元到账后,滴滴、快的如何花这笔钱?几个方面吧。
首先,业务多元化拓展,包括国际化。
今年5月,滴滴、快的发布了“一站式出行平台”的战略,除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外,也将涉足代驾,更有可能将城市公交、地铁等纳入业务中,而6月中旬,业内也传出滴滴、快的将进军美国市场进行国际化探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惯例,“一站式出行平台”与寰球同此凉热的梦想,需要足够的资金底气。
其次,为智慧交通的未来做储备。
“一站式出行平台”除了各种业务的市场投入与补贴之外,更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数据、人才。今年6月6日,滴滴、快的确立了三年目标:成为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每天为3000万乘客提供服务,服务1000万司机,在任何地方3分钟有车来接。
“每天3000万乘客、1000万司机、3分钟有车接单”,这要求背后有强大的IT系统支持以及数据运算能力。滴滴、快的在今年成立的数据研究院,必然是融资后的一个投入重点。
目前,滴滴、快的内部基础设施每天记录了8000万公里的行驶路线,超过赤道周长的2000倍,每日规划的路线总数达到2.5亿条。要实现三年目标,意味着,这一数据的扩大将是立方式增加,其难度可想而知。滴滴、快的需要持续加大DT技术投入。
最后,也是更为重要的,应该还是持续补贴用户与司机,让他们分享到更多的实惠。
滴滴、快的在规模与运营效率的优势极为明显,滴滴、快的平台上,司机平均获得的订单量和总收入均超出竞争对手,即使在竞争激烈的城市,滴滴、快的在单个订单上的补贴也仅为对手的五分之一。
“过高的补贴,例如达到车费2到3倍的补贴对市场发展是不利的,这将导致欺诈活动的盛行”业内人士坦言,“滴滴、快的有许多推广活动鼓励司机和用户使用,但补贴幅度,他们却一直非常谨慎小心”。
尽管如此,滴滴、快的也应该不会放弃对司机与用户的补贴,因为,这是这场世纪大战最直接的竞争方式,宜将趁勇追穷寇,在这个快速暴涨的增量市场,滴滴、快的不会有什么太多犹豫。
就在传出滴滴、快的天价融资消息的时候,业内两家公司也打起了有辱斯文的口水仗,那时候我问滴滴市场负责人,“你们为何不介入”?他轻描淡写地说:“欲为大树,莫与草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