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洞悉美容仪深坑02 03 黑科技横行,实为代工厂出品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家用智能美容仪第一次曝出问题。
去年,强生旗下露得清在美国等地召回了旗下的“Neutrogena Light Therapy Acne Mask(露得清红蓝光祛痘美容仪)”及其激活剂,原因是该产品引发的“轻度、短暂的视觉不良事件”,以及人们对蓝光安全性的争议。该面膜仪被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点名发出警告,令强生不得不紧急下架并召回产品。
其实,大多数人普通消费者对于所谓“红蓝光”等词汇是一片空白,最多也只是明白其功效。大量黑科技的导入,成为了各大厂商的宣传利器,“超声波导入”、“高周波电疗”、“RF多组双极射频”,这些词汇,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前排出现,令人既熟悉又陌生。
常见的家用智能美容仪从功能上大致分为微电流、电离子、射频、超声波、LED、激光等形式,虽然工作机制不同,但实质大同小异,产生的效果也差不多。
21新健康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家用美容仪的价格从数十元到甚至上万元不等。就连最廉价的品牌,都打着去黑头粉刺,清洁洁面的旗号,并辅以视频测评,及相关检测报告。
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美容仪市场规模为66.2亿元,产量为679.4万台,同比增长21.82%;从国内需求来看,2014年-2019年中国美容仪需求量从131万台增长至655.2万台,复合增长率高达37.79%。
大部分国外品牌美容仪都在中国设有代工厂,元器件供应链成熟,生产成本低廉,不仅国内销售,部分还远销海外。
此前有媒体报道,海南一家美容院以免费洗脸为借口,推销一种300元的排毒项目,称可以使用一种数码医光仪进行祛痘、祛斑、祛痣。据美容院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数码医光仪平时开机一次就需要上千元。但据仪器生产厂家的销售人员介绍,这种数码医光美容仪的出厂价格仅需150元,利润十分明显。
随着“网红直播带货”新营销形式出现,如雅萌、宙斯等国外品牌迅速在中国市场打开知名度与口碑,本土品牌也不甘示弱,金稻、佳禾美、SKG等也开始大规模地生产销售。近年来,飞利浦、松下等老牌家电品牌也嗅到商机,纷纷入股。
各品牌还通过明星代言建立起所谓的“权威性”、“公信力”,如宙斯的ARTISTIC&CO.美容仪,就邀请了今年翻红的张雨绮做代言,整套美容仪价格高达万元,在所有电商销售品牌中属售价较高的一档。
虽然市场鱼龙混杂,但知名的高档品牌却始终有底气宣传自家产品的效果。
以雅萌的ACE射频美容仪为例,官方在华西医院化妆品功效性与安全性评价中心所做临床试验:对32名受试者进行持续3个月的使用评估,分别在0/0.5/1/3月时用仪器检测。观察发现,受试者的真皮层致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皮肤皱纹减少,光泽度、弹性、角质层含水量皆有所增加,皮肤弹性、皮肤皱纹也确实有改善。
当下,美容仪市场80%的份额仍被海外品牌所占据,国内消费者也更信赖进口品牌。随着美容仪科技的逐步智能化,未来国产品牌的出路也会越来越窄,而做好产品质量、安全度及用户体验度,绝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
本文首发于21新健康(Healthnews21)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content_hash":"a6007de2